水稻低温冷害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,严重影响水稻产量。每间隔3~4年就可能发生一次冷害。
一、症状
秧苗期受低温为害后,全株叶色转黄,植株下部产生黄叶,有的叶片呈现褐色,部分叶片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横条斑,俗称“节节黄”或“节节白”。在2~3叶苗期遇有日均气温持续低于12℃,易产生烂秧。孕穗期冷害会降低颖花数,幼穗发育受抑制。开花期冷害常导致不育,即出现受精障碍。低温导致开花晚,成熟期推迟,造成成熟不良。成熟期冷害会使谷粒伸长变慢,遭受霜冻时,成熟进程停止,千粒重下降,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。
二、发病原因
稻穗是低温的敏感部位,其中花药是直接感受低温影响结实的器官,在同一个穗上对低温反映也不同。障碍型冷害的敏感时期是小孢子形成初期,从水稻生育进程来看,减数分裂期与小孢子形成初期相距只有1天左右。
生产上引起孕穗期不受精的短期低温处理的临界温度有下述3种情况:发生不受精的起始温度在18℃~20℃;发生障碍型冷害的危险温度是15℃~17℃;完成不受精的临界温度是10℃~12℃。在田间昼温高,夜温低,昼夜变温与稳定低温引起的不实率有差异,当白天温度高足以补偿夜间低温时,就不会影响结实。在水稻生育过程中,遇到适温以下的低温条件,光合作用、呼吸作用受到抑制,物质代谢、能量代谢异常。
三、防治方法
1.选用良种,做好早、中、晚熟品种搭配。保证在安全齐穗下限8月上旬以前抽穗,9月下旬前成熟是防御低温冷害,获得稳产的可靠保证。
2.适时早育、早插,提高播种质量。早育早插不但产量提高,而且抽穗期都在安全抽穗期之前(8月5日前后),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,又起到了防止低温冷害的作用。
3.及时移栽补苗。因插秧阶段遇到的低温或缺水,会造成返青推迟和烂秧、死苗现象。所以及时补苗很重要,补苗时间一定要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效分蘖前进行,才利于早熟高产。
4.合理密植。推广旱育稀植技术,透风透光好,分蘖整齐、分蘖期短,无效分蘖少,抽穗整齐,保证正常成熟。
5.合理施肥。科学施肥,增磷控氮,要及时追施磷酸二氢钾、喷施宝等叶面肥,有条件的地方喷施叶面保温剂,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,促进早熟。抽穗扬花期喷施“920”、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等化学药物和肥料,防止低温冷害。
6.合理灌水。插秧时要有深水护苗至少3天左右,不要淹没秧苗,做到秧苗露出水面即可。水稻孕穗时,要用深水保护幼穗。